分卷阅读97
场暴雨,有不少姑娘亲眼目睹一道骇人的惊雷劈开夜空,落在了安庆公主居住的那间屋子顶端。
然而惊雷落下后,房屋安然无恙,连本该有的天火也不见踪影,仿佛李余就是那话本中修为强大的妖孽,能轻而易举抵抗天劫一般。
桂兰自然不会让不利于李余的传言传扬出去,奈何来的姑娘太多,又都是带了丫鬟嬷嬷来的,任凭她如何敲打约束亦或警告,还是让那晚的异象传了出去。
之后便如河岸决堤,所有同李余有关的不利言论席卷了整个京城。
有不少在城中河里捞鱼的百姓说自己曾抓到过腹中藏有布条的鱼,布条上面竟用红色丝线绣着“李女为妖”的字样。
还有一度迷信李余,每逢李余出门都要打听李余行踪,第二天跑到李余去过的地方蹭仙气的人说,他们曾在李余踏青的几个地点附近,发现爬满了虫蚁的石头,那些虫蚁在石头上聚集,形成了一个“祸”字。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
如果说鱼腹中书和祸字都还只是引人生疑,那落在温泉庄子的天雷就成了引爆舆论的□□。
以上所有皆是李余一手策划,她个人能力有限,也知道皇帝定能查出端倪。
可那又如何呢。
皇帝长得再像她爸,也终究不是本人,皇帝就是皇帝,比起儿女,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东西需要守护。
不然轩王和李文谦也不会因那些不利于她的流言而如此紧张。
而且这还不是李余准备的全部。
这本书后半段讲得都是林之宴如何篡位,不像开头那样局限于东平侯府,视野一下子就放大到了朝堂与天下,所以李余知道后续发生的所有天灾人祸,只要她把那些事一一扣到自己头上,即便皇帝现在舍不得,日后也必会在民愤民怨的驱使下除掉她,以安天下。
李余这次是真的豁出去了。
为了防止皇帝阻止她,将她囚禁,她还在前往寺庙道观的时候准备了很多后手,确保能把脏水都泼到自己头上。
这天下午,闷热的天气让李余根本不想出门,可她还有一家道观没去,所以还是换了衣服,准备出府。
然而不等下人备好马车,皇帝就来了。
皇帝此番不是微服出宫,仪仗排场非常齐全,弄得早有准备的李余都跟着紧张起来。
皇帝黑着脸入府,才刚坐下,就对李余冷呵一声:“跪下!”
李余乖乖地跪下了。
之后皇帝半晌都没出声,李余纳闷,抬头看了眼,发现皇帝这次是真的气得不轻,竟被她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。
李余也不着急,默默等着,终于等到皇帝开口,说:“鱼腹中的帛书,野外爬满了虫蚁的石头,还有温泉庄子那道惊雷……给朕说说,你都是怎么办到的。”
皇帝声音极冷,李余尝试装傻:“父皇在说什么?我怎么都听不懂。”
皇帝猛地一拍桌子,怒道:“听不懂?!那鱼腹帛书用的是云缕纱罗!云州上来的贡品,整个京城除了宫里,只有你有!那些虫蚁爬过的石头你都碰过,那温泉庄子上的铁杵也是你叫人装上去的,事到如今你还敢在朕面前装不知道?!”
“安庆,是不是朕太纵着你了,才让你这般不知死活?!”
李余愣住,过了会才低声骂道:“那布看着普普通通,居然这么有来历吗?早知道我就去裁桂兰的旧衣服来用了。”
“李余!!”皇帝气得连封号都不叫了,直接叫李余的闺名。
李余打了个颤,举双手投降,并承认:“是我。”
鱼腹中书的灵感来源于中学语文书上的,那些帛书都是她悄悄绣了,借着钓鱼塞进鱼肚子里的。
虫蚁就更简单了,古代有个东西叫石蜜,其实就是甘蔗榨汁熬煮后凝固成的糖,融掉后兑点水,拿瓶子装着带到野外,找块顺眼的石头写上“祸”字就行,野外虫多,不怕没蚂蚁。
至于温泉庄子上的天雷,那就要多谢这本书了。
按照书中的时间线,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被泠贵人拉着同归于尽,李文谦登基,林之宴摄政。
林之宴虽是皇帝的外甥,但毕竟不姓李,由他把持朝政,一些皇室宗亲心里难免不服。正好这个时候,城外一座隶属于皇室的温泉庄子被雷劈中引起火灾,那些皇室宗亲就开始编排,说这是祖宗不满外姓之人插手他们李家的江山,才会降下天罚。
李余本想利用这场火灾,后来又觉得打理温泉庄子的宫人无辜,就叫人弄出了避雷针,安放在她住的那间屋子顶上,还叫了许多人来见证,生怕惊雷劈不死她的一幕传不出去。
李余本以为她的承认会让皇帝怒火升级,因为她的价值在那摆着,皇帝不会希望她这般自寻死路。
可她没想到,皇帝的怒火非但没上去,反而像是被戳破了的气球,一下子就漏了,甚至还湿润了眼眶,缓了一会儿才咬牙道:“你怎可这般鲁莽!”
李余隐隐察觉到哪里不对,困惑道:“鲁莽?”
皇帝不问她为什么要作死,直接就说她鲁莽?怎么听着皇帝好像知道她想干嘛一样?
皇帝骂她:“你这不叫鲁莽叫什么!办法千千万,老五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,偏你非要选择自污!谁教你的!?”
李余傻眼,发现这个剧情走向和她想的实在是差太多了。
什么对策?什么自污?
她怎么一句都听不懂?
李余一头雾水,却被皇帝误以为是自己骂太狠,把李余给骂懵了。
皇帝既恼怒又不忍,最后丢下一句警告,叫她莫要再添乱之后,就离开了公主府。
李余被桂兰从地上扶起来,桂兰像是知道皇帝在说什么一般,对着李余劝道:“此事,确实是殿下您鲁莽了。”
李余木然地看向桂兰,试图寻求一个答案。
桂兰说:“皇上虽不喜那些道士曾经给他写的命格批言,但却依旧将那些道士留在了宫里,可见皇上不怕,也不信那些,殿下是关心则乱了。”
李余:“……”
命格批言,三清殿……李余想起来了。
当初造谣她不成后,流言的矛头指向了皇帝,说天花是皇帝为君失格降下的天罚,甚至还翻出了皇帝做皇子时,宫中道士给他写的命格批言。
批言说皇帝命中带煞,必将殃及国运。
先帝信道,甚至在宫里起了一座名为三清殿的道教建筑给他请来的道士们居住。
那些道士说皇帝命格不详,先帝深信不疑,对皇帝格外冷淡,让皇帝过得比曾经的李文谦还凄惨。
这段经历让皇帝有了自微末起便相互扶持,一路走到如今的海公公,也让皇帝变成了一位非常坚定的无神论者。
因此泠
然而惊雷落下后,房屋安然无恙,连本该有的天火也不见踪影,仿佛李余就是那话本中修为强大的妖孽,能轻而易举抵抗天劫一般。
桂兰自然不会让不利于李余的传言传扬出去,奈何来的姑娘太多,又都是带了丫鬟嬷嬷来的,任凭她如何敲打约束亦或警告,还是让那晚的异象传了出去。
之后便如河岸决堤,所有同李余有关的不利言论席卷了整个京城。
有不少在城中河里捞鱼的百姓说自己曾抓到过腹中藏有布条的鱼,布条上面竟用红色丝线绣着“李女为妖”的字样。
还有一度迷信李余,每逢李余出门都要打听李余行踪,第二天跑到李余去过的地方蹭仙气的人说,他们曾在李余踏青的几个地点附近,发现爬满了虫蚁的石头,那些虫蚁在石头上聚集,形成了一个“祸”字。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
如果说鱼腹中书和祸字都还只是引人生疑,那落在温泉庄子的天雷就成了引爆舆论的□□。
以上所有皆是李余一手策划,她个人能力有限,也知道皇帝定能查出端倪。
可那又如何呢。
皇帝长得再像她爸,也终究不是本人,皇帝就是皇帝,比起儿女,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东西需要守护。
不然轩王和李文谦也不会因那些不利于她的流言而如此紧张。
而且这还不是李余准备的全部。
这本书后半段讲得都是林之宴如何篡位,不像开头那样局限于东平侯府,视野一下子就放大到了朝堂与天下,所以李余知道后续发生的所有天灾人祸,只要她把那些事一一扣到自己头上,即便皇帝现在舍不得,日后也必会在民愤民怨的驱使下除掉她,以安天下。
李余这次是真的豁出去了。
为了防止皇帝阻止她,将她囚禁,她还在前往寺庙道观的时候准备了很多后手,确保能把脏水都泼到自己头上。
这天下午,闷热的天气让李余根本不想出门,可她还有一家道观没去,所以还是换了衣服,准备出府。
然而不等下人备好马车,皇帝就来了。
皇帝此番不是微服出宫,仪仗排场非常齐全,弄得早有准备的李余都跟着紧张起来。
皇帝黑着脸入府,才刚坐下,就对李余冷呵一声:“跪下!”
李余乖乖地跪下了。
之后皇帝半晌都没出声,李余纳闷,抬头看了眼,发现皇帝这次是真的气得不轻,竟被她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。
李余也不着急,默默等着,终于等到皇帝开口,说:“鱼腹中的帛书,野外爬满了虫蚁的石头,还有温泉庄子那道惊雷……给朕说说,你都是怎么办到的。”
皇帝声音极冷,李余尝试装傻:“父皇在说什么?我怎么都听不懂。”
皇帝猛地一拍桌子,怒道:“听不懂?!那鱼腹帛书用的是云缕纱罗!云州上来的贡品,整个京城除了宫里,只有你有!那些虫蚁爬过的石头你都碰过,那温泉庄子上的铁杵也是你叫人装上去的,事到如今你还敢在朕面前装不知道?!”
“安庆,是不是朕太纵着你了,才让你这般不知死活?!”
李余愣住,过了会才低声骂道:“那布看着普普通通,居然这么有来历吗?早知道我就去裁桂兰的旧衣服来用了。”
“李余!!”皇帝气得连封号都不叫了,直接叫李余的闺名。
李余打了个颤,举双手投降,并承认:“是我。”
鱼腹中书的灵感来源于中学语文书上的,那些帛书都是她悄悄绣了,借着钓鱼塞进鱼肚子里的。
虫蚁就更简单了,古代有个东西叫石蜜,其实就是甘蔗榨汁熬煮后凝固成的糖,融掉后兑点水,拿瓶子装着带到野外,找块顺眼的石头写上“祸”字就行,野外虫多,不怕没蚂蚁。
至于温泉庄子上的天雷,那就要多谢这本书了。
按照书中的时间线,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被泠贵人拉着同归于尽,李文谦登基,林之宴摄政。
林之宴虽是皇帝的外甥,但毕竟不姓李,由他把持朝政,一些皇室宗亲心里难免不服。正好这个时候,城外一座隶属于皇室的温泉庄子被雷劈中引起火灾,那些皇室宗亲就开始编排,说这是祖宗不满外姓之人插手他们李家的江山,才会降下天罚。
李余本想利用这场火灾,后来又觉得打理温泉庄子的宫人无辜,就叫人弄出了避雷针,安放在她住的那间屋子顶上,还叫了许多人来见证,生怕惊雷劈不死她的一幕传不出去。
李余本以为她的承认会让皇帝怒火升级,因为她的价值在那摆着,皇帝不会希望她这般自寻死路。
可她没想到,皇帝的怒火非但没上去,反而像是被戳破了的气球,一下子就漏了,甚至还湿润了眼眶,缓了一会儿才咬牙道:“你怎可这般鲁莽!”
李余隐隐察觉到哪里不对,困惑道:“鲁莽?”
皇帝不问她为什么要作死,直接就说她鲁莽?怎么听着皇帝好像知道她想干嘛一样?
皇帝骂她:“你这不叫鲁莽叫什么!办法千千万,老五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,偏你非要选择自污!谁教你的!?”
李余傻眼,发现这个剧情走向和她想的实在是差太多了。
什么对策?什么自污?
她怎么一句都听不懂?
李余一头雾水,却被皇帝误以为是自己骂太狠,把李余给骂懵了。
皇帝既恼怒又不忍,最后丢下一句警告,叫她莫要再添乱之后,就离开了公主府。
李余被桂兰从地上扶起来,桂兰像是知道皇帝在说什么一般,对着李余劝道:“此事,确实是殿下您鲁莽了。”
李余木然地看向桂兰,试图寻求一个答案。
桂兰说:“皇上虽不喜那些道士曾经给他写的命格批言,但却依旧将那些道士留在了宫里,可见皇上不怕,也不信那些,殿下是关心则乱了。”
李余:“……”
命格批言,三清殿……李余想起来了。
当初造谣她不成后,流言的矛头指向了皇帝,说天花是皇帝为君失格降下的天罚,甚至还翻出了皇帝做皇子时,宫中道士给他写的命格批言。
批言说皇帝命中带煞,必将殃及国运。
先帝信道,甚至在宫里起了一座名为三清殿的道教建筑给他请来的道士们居住。
那些道士说皇帝命格不详,先帝深信不疑,对皇帝格外冷淡,让皇帝过得比曾经的李文谦还凄惨。
这段经历让皇帝有了自微末起便相互扶持,一路走到如今的海公公,也让皇帝变成了一位非常坚定的无神论者。
因此泠